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地方政策

重慶:促進以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推動分布式光伏開發

重慶:促進以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推動分布式光伏開發-地大熱能


8月11日,重慶市能源局國家能源局華中監管局聯合公布關于印發《重慶市分布式發建設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

 

文件提出:

 

鼓勵項目投資主體探索分布式光伏多元化應用場景建設,支持各區縣探索構建增量配電網、虛擬電廠、智能微網與大電網利益協調共享機制,促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開發,研究推動交能融合、光儲充一體化分布式光伏+儲能、5G基站等開發模式。區縣能源主管部門可根據本轄區分布式光伏發展情況,引導項目投資主體自愿配建或租賃分布式儲能設施,以聚合共建、租賃共享等模式統籌建設。

 

原文如下:

 

重慶能源局 國家能源局華中監管局

關于印發《重慶市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

 

能源電〔2025〕56號

 

市級有關部門,各區縣(自治縣)發展改革委,兩江新區經濟運行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改革發展局、萬盛經開區發展改革局、重慶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重慶三峽水利電力公司、有關企業:

 

按照《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的通知》(國能發新能規〔2025〕7號)有關要求,規范重慶市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我們制定了《重慶市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實施細則》,現印發給你們,請嚴格執行。執行過程中如遇重大問題請及時報重慶市能源局國家能源局華中監管局。

 

重慶市能源局

 

國家能源局華中監管局

 

2025年8月4日

 

(主動公開)

 

重慶市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高質量發展,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根據國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重慶市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本實施細則適用于重慶市行政區域內分布式光伏發電行業管理、備案管理、建設管理、電網接入、運行調度和監督管理等。

 

與路燈、通信基站等基礎設施結合、不向電網反送電的離網型光伏發電設施,不單獨作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

 

利用農業種植漁業養殖、牲畜養殖、林業種植培育等農業設施建設的光伏電站,以及利用閑散空地(閑置土地與建筑物、構筑物在同一用地紅線范圍內的除外)、坑塘水面、荒山荒坡、廢棄礦區、氣田等建設的小型地面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管理按照國家能源局《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和重慶市新能源年度開發建設方案有關要求執行。

 

第三條 重慶市能源局負責統籌指導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開發建設工作,市級電力運行管理部門負責統籌指導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運行調度管理工作,各市級行業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做好行業內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國家能源局華中監管局負責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國家政策執行、公平接網、電力消納市場交易、結算等方面的監管工作。

 

各區縣(含自治縣以及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重慶經開區,以下簡稱區縣)有關部門以及鄉鎮、街道按職責做好轄區內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運行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電網企業承擔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條件的落實或者認定、電網接入與改造升級、調度能力優化、電量收購、消納監測等工作,配合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電網承載力及提升措施評估,持續提升電網對分布式光伏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

 

第四條 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一般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根據市內電力負荷分布確定不同自發自用電量比例,其中:主城都市區22個區縣轄區內的項目年自發自用電量占發電量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20%,其余區縣年自發自用電量占發電量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40%,超出比例限制的發電量原則上由項目投資主體自行通過市場化方式消納。特殊情況需由重慶市能源局會同電網企業研究確認。

 

第二章 行業管理

 

第五條 重慶市能源局做好全市新能源發展規劃與國家級能源、電力、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銜接,統籌平衡集中式光伏發電與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需求,指導電網企業做好配套的電網改造升級和投資計劃

 

區縣能源主管部門可結合實際情況,編制區域內新能源發展規劃,并做好同市級相關規劃的銜接。

 

第六條 區縣能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推進轄區內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認真摸排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潛力,根據電網承載力、城鎮發展規劃等情況,明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可開發區域,合理制定分布式光伏發電年度建設計劃,會同電網企業按季度公布分布式光伏發電可開發區域及可開放容量等相關信息。可開放容量按紅、黃、綠分類分區,其中:紅色代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接入和消納嚴重受限,電網企業暫緩出具接入意見,同步按申請接入順序做好登記;黃色代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接入和消納有限,電網企業應當在可開放容量范圍內按規定出具接入意見,并開展接網能力提升措施創新研究;綠色代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接入和消納條件較好,電網企業應當按規定辦理。

 

各區縣要規范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市場秩序,不得設置違反市場公平競爭條件、要求配套產業或者投資、違規收取項目保證金等。利用農戶住宅建設的,應當征得農戶同意并取得戶主書面意見(代簽需提供戶主授權書),切實維護農戶合法權益,不得違背農戶意愿、強制租賃使用農戶住宅。項目投資主體不得利用居民信息貸款或變相貸款,不得向居民轉嫁金融風險,一經發現,將移送主管機關或者司法機關處理,并依法依規納入重慶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

 

第三章 備案管理

 

第七條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備案管理,其備案機關為區縣能源主管部門。區縣能源主管部門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并公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備案服務指南,列明項目備案所需信息內容、辦理流程等,提高工作透明度,為項目投資主體等提供指導和服務。

 

第八條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應當按照“誰投資、誰備案”的原則確定備案主體。非自然人投資開發建設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國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印發前已由自然人備案的,可不作備案主體變更,仍按原備案項目類型管理,但項目投資主體應當與自然人協商一致后,主動向備案機關和電網企業書面告知相關信息,明確承擔項目運行維護的主體及相應法律責任;對未履行書面告知程序的,由投資主體承擔項目運行維護等責任。

 

第九條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備案信息應當包括項目名稱、投資主體、建設地點(具體到用地紅線范圍)、項目類型、建設規模(交流側容量)、建設內容(需說明自建或是租賃場地建設)、上網模式、建設工期、項目總投資額等。分期建設的項目應當明確各期建設場所、建設規模、建設內容、工期、投資額等。若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非自然人戶用項目采取合并備案,須由各發用電主體協商一致明確可上網電量的分配方式。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備案主體應當對備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負責。對于提供虛假資料的,不予辦理相關手續,區縣能源主管部門可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并列入項目異常信用記錄;對已辦理備案的,區縣能源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行政處罰,并列入項目異常信用記錄;對已上網發電的,區縣能源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解除并網,相關風險由項目投資主體自行承擔。

 

對于自然人戶用、非自然人戶用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應當提供不動產所有權證明等材料,項目投資主體對取得的所有權證明真實性負責。

 

第十條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主體應當按照備案信息進行建設,不得自行變更項目備案信息的重要事項。項目備案后,項目法人發生變化,項目建設地點、規模、內容發生重大變更,或者放棄項目建設的,項目投資主體應當及時告知備案機關并修改相關信息。

 

項目投資主體可以根據電力用戶負荷、自身經營狀況等情況,重新選擇項目類型適用的上網模式,在項目全生命周期范圍內可變更上網模式一次,同時進行備案變更并告知備案機關。電網企業協助做好接網調整,項目投資主體應當與電網企業及其調度機構重新簽訂并網調度協議和購售電合同后再行接網。

 

大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的電力用戶負荷發生較大變化,計劃調整為集中式光伏電站的,經發電、用電主體協商一致,由項目屬地區縣能源主管部門向重慶市能源局提出申請,說明理由并制定接網調整方案。重慶市能源局將確需調整的項目轉電網企業進行接網校核,對具備接網消納條件的項目,復函予以確認。取得確認后,項目投資主體向屬地區縣能源主管部門辦理備案變更手續,電網企業按照集中式光伏電站建設管理要求,協助項目投資主體做好接網調整等工作。

 

第十一條 重慶市能源局依托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信息管理平臺,組織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建檔立卡工作。區縣能源主管部門督促指導轄區內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建成并網一個月內,完成建檔立卡填報工作。電網企業每月定期向區縣能源主管部門提供新增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項目信息,同步報送重慶市能源局和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信息管理平臺、電網企業營銷系統和電力交易平臺備案的發電主體信息、項目信息應當保持一致。

 

第四章 建設管理

 

第十二條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施前,投資主體應當確保建設場所合法合規、手續齊全、產權清晰,應當對屋頂可使用年限、周邊環境安全等進行評估,確保安全性和建設可行性。非自然人戶用光伏、一般工商業光伏、大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施前,投資主體應當對屋頂荷載能力進行第三方評估。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主體在取得項目備案證明和電網企業并網意見后方可開工建設;項目在未取得備案、電網意見、屋頂荷載能力第三方評估報告條件下違規開工的,不得并網,且由區縣能源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十三條 對于非自然人戶用分布式光伏,項目投資主體與自然人簽訂的合同與協議應當責、權、利對等,不得轉嫁不合理的責任與義務,不得采用欺騙、誘導等方式侵害自然人合法權益。簽訂的合同與協議推薦使用國家能源局制發的非自然人戶用分布式光伏標準合同(范本),在該標準合同(范本)發布之前,項目投資主體不需暫停非自然人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業務。

 

第十四條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應當符合國家以及地方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要求,不得與國土空間規劃以及城鎮規劃產生沖突,對于已納入文旅有關規劃、列入拆遷計劃等區域的項目原則上不予備案。

 

第十五條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利用建筑物(構筑物)及其附屬場所建設的,應當滿足建筑物結構安全、消防、防水、防風、防冰雪、防雷等有關要求,并預留運維空間。利用新建建筑物及其附屬場所的,鼓勵采用建筑光伏一體化的建設模式,與主體建筑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利用既有建筑物及其附屬場所的,可按照簡約高效的原則,在符合建設要求的條件下免除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規劃許可、節能評估等手續。

 

第十六條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應當合理布置光伏組件朝向、傾角與高度,不得影響建筑物安全和建筑風貌,不得妨礙相鄰建筑物的通風和采光,不得造成明顯視覺干擾。項目建設不得影響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傳統風貌區、歷史建筑等歷史文化遺產風貌,不得破壞歷史文化遺產傳統格局和空間肌理。在城市重要道路、重要公共空間、重要眺望點以及歷史文化街區等景觀敏感區域,確需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應當開展城市景觀風貌影響專項論證。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設計、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和當地建筑特色、村容村貌、園區整體風貌、城鎮景觀等相統一、相協調。

 

第十七條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采用的光伏電池組件、逆變器等設備應當通過國家規定認證機構的認證,符合接入電網的相關技術要求。從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的設計、施工、安裝、調試、運維等環節的主體應當滿足相應資質要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應當嚴格執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等相關管理規定和標準規范,確保項目建設質量與安全,并做好驗收工作。

 

第十八條 鼓勵項目投資主體探索分布式光伏多元化應用場景建設,支持各區縣探索構建增量配電網、虛擬電廠、智能微網與大電網利益協調共享機制,促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開發,研究推動交能融合、光儲充一體化、分布式光伏+儲能、5G基站等開發模式。區縣能源主管部門可根據本轄區分布式光伏發展情況,引導項目投資主體自愿配建或租賃分布式儲能設施,以聚合共建、租賃共享等模式統籌建設。

 

第五章 電網接入

 

第十九條 電網企業應當針對不同類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制定差異化接入電網工作制度,及時公布可開放容量、技術標準規范等信息,提供“一站式”辦理服務,合理優化或簡化手續辦理流程,公平無歧視地向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主體提供電網接入服務,及時公布并更新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系統典型設計方案

 

第二十條 重慶市能源局定期組織區縣能源主管部門、電網企業及其調度機構等有關單位按照相關標準規范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電網承載力及提升措施評估,引導分布式光伏發電科學合理布局。當部分區域可開放容量緊缺時,電網企業及其調度機構要及時開展系統性研究,統籌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用電負荷增長情況、各類調節資源開發條件和電網改造技術經濟性等因素,綜合制定解決方案,及時向區縣能源主管部門提供,匯總后報送重慶市能源局。國家能源局華中監管局對電網企業及其調度機構開展上述工作的情況進行監管,并提出監管建議。

 

第二十一條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接入電網流程主要包括并網申請受理與答復、接入系統設計方案制定與審查、合同與協議簽訂、并網驗收與調試等環節。

 

第二十二條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主體向電網企業申請接入電網時,應當提交項目備案證(自然人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可提供項目備案信息)、并網意向書、投資主體資格證明(非自然人戶用及一般工商業、大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需提供企業營業執照等;自然人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需提供居民身份證復印件等)、發電地址權屬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等;項目投資主體與所依托的建筑物及其附屬場所所有權人非同一主體時,還需提供項目投資主體與所有權人簽訂的建筑物及其附屬場所的使用或租賃協議)等相關材料。除自然人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外,其他類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還應當提供第三方出具的屋頂載荷監測報告以及項目前期工作進展情況等信息。

 

收到項目并網意向書后,電網企業對資料完整性與一致性查驗無誤后,應當于2個工作日內給予書面回復,逾期不回復,視為已受理。當可開發容量不足時,電網企業應當告知項目投資主體并按照申請接入電網順序做好登記,具備條件后及時辦理相關手續。

 

第二十三條 電網企業應當為自然人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免費提供接入系統相關方案,其他類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應當由項目投資主體負責開展接入系統設計工作,并向電網企業提交接入系統設計方案報告。收到接入系統設計方案報告后,電網企業應當于2個工作日內給予書面回復,逾期不回復,視為已受理。受理接入系統設計方案后,電網企業應當根據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組織研究,并向項目投資主體出具書面回復意見,其中:接入系統電壓等級為35千伏及以下的,10個工作日內出具回復意見;接入系統電壓等級為110千伏的,20個工作日內出具書面回復意見。

 

第二十四條 電網企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主體應當根據產權分界點確定接入系統工程(含匯集站、升壓站,下同)的投資界面劃分,依產權關系分別加強對公共電網、用戶專用電網的投資建設與改造升級,確保新增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可觀、可測、可調、可控”能力。電網企業應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全部發電量、上網電量分別計量,免費提供并安裝計量表計。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采用集中匯流方式接入電網時,電網企業負責提供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與公共電網的連接點,相關匯流設施、接網配套設施原則上由發電項目投資主體投資建設與運維。

 

第二十五條 全額上網、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主體應當在并網投產前與電網企業簽訂購售電合同,各類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還應當在并網投產前與電網企業及其調度機構簽訂《并網調度協議》。按照有關規定,分布式光伏發電豁免電力業務許可證。

 

第二十六條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應當科學合理確定容配比,涉網設備必須符合國家及行業有關涉網技術標準規范等要求,通過國家認可的檢測認證機構檢測認證。經檢測認證合格后,電網企業不得要求重復檢測,如確有異議,需向市能源局上報予以裁定。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竣工后,項目備案主體提出并網驗收申請,向電網企業提供:(1)主要設備技術參數、型式認證報告或質檢證書,包括發電、逆變、變電、斷路器、刀閘等設備;(2)項目設計、施工、安裝、調試等環節的主體資質證明;(3)并網前業主單位工程調試報告;(4)并網前業主單位工程驗收報告;(5)并網前設備電氣試驗、繼電保護整定、通信聯調、電能量信息采集調試記錄等資料。自然人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還應提供光伏組件、逆變器等購置發票,電網企業要復核購置發票與備案項目投資主體的一致性,不一致的不予辦理并網。項目經電網企業開展涉網設備驗收合格、并網調試通過后方可并網投產。

 

第六章 運行管理

 

第二十七條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主體是項目的安全生產責任主體,應當貫徹執行國家及行業安全生產管理規定,依法加強項目建設運營全過程的安全生產管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連續六個月未發電且現場發電設備已拆除的,由電網企業告知項目投資主體或向社會公示后,進行銷戶處理,并將銷戶信息同步抄送備案機關;在已銷戶地址重新建設或遷移安裝地址的,須重新辦理備案并網手續。區縣承擔分布式光伏發電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協同配合機制,依法依規加強安全生產監管。

 

第二十八條 區縣能源主管部門應當督促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主體、電網企業按照有關要求,及時在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信息管理平臺和全國新能源電力消納監測預警平臺報送相關信息,填寫、更新項目建檔立卡內容。電網企業做好分類統計和監測。

 

第二十九條 電網企業以區縣為單元,在每季度初通過有關渠道向社會公布分布式光伏并網及消納情況,并做好預測分析。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主體等有關方面反映的問題,區縣能源主管部門要會同電網企業等有關單位及時協調、督導和糾正,并對工商業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電量比例進行監測評估。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條 本實施細則未盡事宜按國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以及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一條 本實施細則由重慶市能源局負責解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根據分布式光伏發展情況適時調整,有效期與國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一致。施行期間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